广外附属中小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入口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动态 | 教师风采 | 德育之窗 | 教学科研 | 生活视窗 | 党群工作 | 学生活动 | 招生招聘 | 校友会 
  校园动态
 学校公告 
 学校新闻 
 媒体报道 
 校务公开 
 校园头条 
 行业动态 
 办公室 
  最近更新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动态>>学校新闻>>正文

美术科组共读一本书活动顺利举行

文字:赵煦雅    图片:    编辑:赵煦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点击数:

本网讯 为响应白云区教育局提出的《白云区提升教师阅读素养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阅读工程”的工作要求,12月10日下午,我校美术科组在书法室举行读书分享活动。活动由科组长孟祥芬老师主持。科组成员倪林涛、余凤、曾华丽、黄婧及赵煦雅等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孟老师提出中小学美术教师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可深度解决学科课堂教学问题,通过阅读,能在思想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近期我校每个科组组织的阅读分享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的教学交流、学术讨论和“阅读工程”的推进。孟老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要向内探索,且要向外追寻,方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以文化人”。鼓励每位老师多读书,读好书。

读了《核心素养时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这本书,了解到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热门的话题。这本书是将近年来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华盛顿州新颁布的视觉艺术课程标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读者了解世界各国课程理念如何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变,提供了帮助与参考。在这里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与命题也是近年来极受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介绍了美国、新西兰的国家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内容与方法,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文凭艺术与设计课程的试卷、新加坡普通教育证书美术会考的大纲,还介绍了我国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质量监测的情况,为我国各地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和命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本书最后还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发布的《教育2030学习指南》,为了解今后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了最新的资料。总之,本书所搜集的资料时效新,内容丰富,是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专业研究者了解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一本必读书目。

--曾华丽老师读《核心素养时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

 

“谈”意味着不需要教科书或者学术专著那样严密的逻辑结构,而只是话题式的自由表达。因为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但我清晰的知道里面的内容绝对不允许我将它束之高阁,它应该是摆在工作台上时刻被翻阅查找的。所以今天只能浅显的谈一谈这本书。

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尹老师从宏观的美术教育起源、美术教育社会价值到微观具体的教学常规,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为我们拉开一幅匠心独运的美术教育长卷。接下来我就具体写写吧!开篇“点”内“点”外的思索:美术教育的产生、意义价值。世界之大,行业林立,美术教育就像是其中的一个“点”。当然这个“点”也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会将野牛、长毛象、捕猎的场景画于岩壁之上,用来记事或者传递人类文明,可见绘画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出现了专职的美术教师,绘画的意义与价值必定会发生变化。书中指出了四个流向:1、奉献人的核心素养。2、奉献独特的学科素养。3、培养终身爱好。4、成就职业梦想。

第二章:“文化与国民性的改良:美术教育的高位思考”其实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更多的时候会去思考如何上好《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很难将自身思想上升到这样高度。但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立德然后树人。就说明无论我们身在哪个“点”,语文、数学或是音乐,都是以自身的专业为支点,撬动”立德树人“这个世界,然后将根本落在每一堂课程中。”德“又是什么呢?国民性是重要的一点。宏观的知识老师用了两个章节阐述,接下来就是小而具体的知识点。第三章:“冤家路窄:审美与创新的矛盾统一”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但当在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引导下对现实或艺术中的对象进行审美发现、审美判断、审美评价的能力与创造新观念、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发生碰撞时,是固守的传统美还是颠覆传统的创新美?这需要孩子们拓宽审美能力中发现独特美的能力。第四章:“文化与选择:美术课程内容的滤器”中符合人性的、开明的、符合时宜的、经典的文化被我们纳入美术教育学习的范畴。文化是“人化,文化也“化人。

第五章:“感知、理解和创造:美术课程的特”通过对视觉形象的观察与欣赏、理解与解释、最后用手改变材料形态创造新的形象表述了美术课程的基本特征同时使课程具有人文性我们需要掌握的要点。第六章:“思考然后分析: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中原来教学难点是对教学重点内容的深入突破。第七章:“重心的挪移:美术教学撮要”从教学的含义解释、教学的目的到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策略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分。用“柔性”的智慧而非“硬性”的知识,我们的教学就会提升很高的段位。第八章:“儿童美术之究竟:概念、观念、内容与价值”站在孩子的观念来分析符合教授的美术知识。三到八章节从教育教学的具体方面和我们探讨了怎么教。第九章:“人类行为的视角:设计、工艺及其教育价值”分析了再美术具体的课题”设计“与”工艺“两个概念上我们应该区分其不同的教育价值。第十章:“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为”是通过具体案例的教学让我们认识每一个课题都必须深入的去追根。告诉了我们教什么。最后“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回到最本质的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学科知识就是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将本书的内容作了一个大概的陈述。观点少了一些,因为知道的虽然知道,但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少了实践的理论不完整,所以不予与评价。希望接下来我能慢慢丰富这篇文章。

--孟祥芬读 《谈美术教育》后感

 

本学期我们美术科组共读的一本书就是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书中将美术教育看作一个“点”,从“点”内到“点”外思索了一系列关于美术教育的问题。详细地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确定以及重心挪移到学科核心素养,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高度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育,让我们再次明确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美术知识,技能而言,即便我们掌握了他们,依然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将这些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生活中能得到灵活的运用。看完本书后,也为我们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带来几点思考:“技进于道”,我们过去的教学局限在“技”的层面展开教学,今后的教学要努力向“道”提升,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 性的发现问题并通过美术或者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职业技能。注重单元整体学习。将学习内容组成具有联系和递进关系的课程加以学习。这样能保持特定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获得驻留感,增加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将跨学科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的学科知识技能。

--余凤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几点感悟

 

看完《尹少淳谈美术教育》整本书后,我对美术教育有了不同角度、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尹少淳谈美术教育》第一章的内容,尹老师将美术教育看为一个点,提出要从“点”内和“点”外两个角度的来思考美术教育。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要不断的充实专业内知识,同时不能忽视专业外的积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继而从改良国民性的角度,尹老师提出的“高素养,精专业”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指出方向。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于作为一个美术教师的信心。学校充分的开展美术课, 其实就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给学生一个学习美术形成美术素养的一个机会。我们这些从业者就应该更加的去思考自己。我原本是一名怎样的小学教师呢?我教学的优势在哪里?我还有哪些劣势?我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认识,究竟有什么?在教学当中我还有哪些困惑是需要我去解决的?而不要听到别人说副科老师,我们就真的把自己当做一个副科老师了,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以保证能够给学生带来最好的美术课堂,扎扎实实的打牢他们美术素养的根基。第三章将审美和创新作为了一组相对的概念提出,角度新奇,论述了审美和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是继承和发展的对立统一,给人以对美,审美究竟是什么的深入思考。第七章重点阐释了美术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几条要点,对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需要每一个老师学习与谨记。第八章的儿童美术让我陷入了思考,儿童美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十分的普遍,不论是学校美术教育还是课外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家长会送孩子去课外美术机构学习,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画一张范画,孩子照着临摹,越像越好,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被逐渐摒弃,更多是注重儿童的创造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才是儿童美术真正的意义。第九章中,提到设计与工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得经济发展,它们分别对应人类行为的构想阶段和实施阶段,在教学中设计与工艺可以“合二而一”,也可“一分为二”。第十章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表明,中国画既要发展,也需要保留自己独特的样式。尹老师在十一章中提出中国应该运用自己传统思想和文化,构建自己美术教育解释系统,而不是一味的借鉴国外的系统,更有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第十二章,美术教育作为偏实践型的应用学科,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观察—归纳—证实”方法,更要加强“问题—猜想—反驳”的方法。第十三章,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美术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读完整本书,我受益匪浅,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同时也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量,才能更好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以及实践活动。

--倪林涛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有感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独特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书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赵煦雅读《尹少淳谈美术教育》有感

 

 

上一条:学法知法,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下一条:花开有时

关闭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外国语中小学

粤ICP备15042637号| 电话:36205109 | Email:36205109@163.com | 网站维护: 白云外国语中小学总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