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花啼晚菊,风叶舞高梧”。2023年12月21日,广州市白云外国语中学地理生物教师组织初二(4)班全体学生,深入考察云溪河,在考察中培养学生的户外考察力,跨学科学习能力,此项活动也是地理生物学科校本课题研究的一部分。
地理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书中介绍了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以及我国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本次选择云溪河作为考察对象是对同学们知识迁移能力一次很好的检验。
在本次考察的开端,广外后勤处杨思老师为同学们细致、耐心地讲述云溪河河名的来历、现状以及广外与政府部门对河流的治理情况,特别强调了云溪河对广外学子及校园环境的重要意义。最后,杨老师激励全体学生:“青年应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争做维护云溪河的参与者,使广大学子、周边民众受益最大化。”同学们倍受启发,给与热烈掌声回应。紧接着,同学们在课题组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考察云溪河的生态环境,将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中。各小组通过采访广外师生以及所在地居民、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环节对云溪河开展考察。
相比于以往前课堂,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次实地考察更具实践性与挑战性,考察过程充满趣味性,期待未来能多一点在实践课中学习地理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
生物篇
本次活动目的是考察云溪河的生态系统:观察不同河段的水质和周围附生土生的苔藓、水生动物、浮游细菌、浮游藻类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初步探究上述生物对水质的响应关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应能力:如生态系统的组成,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指示植物,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用培养基培养菌落的方法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用试纸检测水体酸碱度、余氯等。
本活动从三方面进行探索:1.显微观察云溪河水中浮游生物群落及环境的响应;2.检测云溪河不同河段中的细菌、真菌和水质情况;3.调查云溪河周围的苔藓着生情况及对环境的响应。班级有3个小组参与生物知识考察,每组进行一个活动任务。
整个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活跃的参与。他们第一次把显微镜带到户外,第一次动手去捞水中浮游藻类,第一次亲手去取样,采集苔藓。每个过程都需要他们亲身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时,有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做中学、做中体验、做中领悟、做中创造”,体验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快乐,同时又能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周妙仪老师为学生讲解本次考察活动的任务以及注意事项
杨思老师为学生介绍云溪河情况
教学处李红海主任也加入带领学生考察队伍
沿云溪河考察
采访广外师生及附近居民
学生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苔藓植物
用试纸检测水质
学生在进行接种和记录
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生地组课题组、学生代表



部分学生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