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增进少年儿童健康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历届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
·1996年: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8年:人道主义和精神卫生
·1999年: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5年: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2008年: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5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6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17年: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2018年: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2019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2020年: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
·2021年: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2022年: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2023年: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海报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过多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及时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良现状的方法,他们能明白人生冲突是严峻和难于回避的,在深刻认识之后依旧能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考试焦虑≠焦虑症、抑郁情绪≠抑郁症等,是心理处于动态失衡的健康状况。出现动态失衡时,会根据严重程度区分为不同等级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严格区分,经过调节后能恢复平衡,属于正常情况,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身心健康问题。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深呼吸有助于情绪平稳
当处于压力状态时,要放慢呼吸,同时尽量往后卷舌,建议情绪波动时,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等情绪平稳,能够冷静思考时,再去做决定。

2.积极心理暗示让自己快乐
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学生,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每天早上出门前,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很快乐。

3.光亮环境对抗不良情绪
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由于光照不足引起。因此,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

4.听音乐缓解负面情绪
听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让人放松、同时还可以通过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5.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
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每次20分钟。

心理支持的途径:
以下是可以寻求心理支持的途径:
(一) 学校心理咨询室
时间:周一到周五
时段:
9:00—12:20(周一,周四,周五)
13:00—13:40
16:40—17:20(周二,周四,周五)
值班人员:学校专职心理老师
预约方式:学生可通过班主任或者自己预约;我们也提供家长指导,可通过班主任联系心理老师预约。
(二) 部分省级心理辅导热线
(1)公共卫生公益热线
号码:020-12320 转 5
时间:周一至周日,24 小时
(2)“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
号码:020-12355
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0:30
(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晴热线”
号码:18011959205
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1:00
(4)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热线
号码:020-86335333
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2:00,14:00-17:00


(我校心理咨询室)
部分文字来源:省初心苑、袁卫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