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当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开始用火做饭取暖;当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电灯;当杨利伟叔叔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完成了太空之旅……人类在科学中成长,世界在科学中前进。

主持人梁焯婷、钟钰楠

李方老师国旗下讲话
附讲话稿:
《热爱科学,放飞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热爱科学,放飞未来”。谈到科学,有些同学会说,我只是一名中学生,科学离我很遥远。我想说的是,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每个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每周一期的附校纵横栏目的制作、此刻我讲话用到的话筒、以及不管多远都能接通的手机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后应用于生活的成果。
翻开历史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我们国家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让每个学生留家长的联系方式,如果哪位同学留的是11位的手机号码,其他同学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家长是有手机的,我上高中的时候,谁的手里有一部诺基亚的半智能手机,可以吸引很多同学的目光,赚取很多所谓的朋友,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什么是半智能手机,就是只可以后台登陆qq,其他功能是没办法后台登陆的,一旦切换到另一个功能,就只能退出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智能手机,但那时怎么都不敢想象今天的自己可以用上全触屏的手机,因为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出现了智能手机,但都还是按键的,键盘占了很大面积,导致手机屏幕很小。
小小一部手机的演变史,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尤其是现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源节流,创新发展。只有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一席,在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学习科学知识,不再仅仅是高端人才的需要,更是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技能。我们中学生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这里我向所有同学提出两条建议:
1.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精神。听起来很难,其实想要做到这些并不难,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当灵光一闪时,立刻动手试一试,也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所有事情讲求证据推理,借用初三化学课堂上经常会讲的一句话:叫做能够根据现象推结论,而不是凭空现象,远离差不多先生,科学研究最忌讳的就是差不多,每次差不多,最终就会差很多。
同学们,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的确,今天我们是科技成果的享受者,明天我们要成为科技发展的推动者;今天看似荒唐的想象,明天将在我们的手里变成合理的现实。让我们做一名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绚丽篇章,我的讲话到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