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应急安全意识 珍惜维护生命安全
一、演练目的
为了提升学校地震紧急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使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紧张有序、及时有效地撤离现场,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特组织全校师生应急演练活动。
二、适用范围
楼房垮塌、地震等各种突发事件。
三、疏散基本情况
1.疏散时间:2019年10月14日7:50(以广播信号响为准)
2.疏散地点:各教学楼、运动场
3.疏散对象:全体师生
流程 |
指挥员 |
工作内容 |
一、 演练 准备 阶段 |
|
1.组织预备会,明确岗位分工; 2.安全员工作牌制作,管控危险区域,设立安全岗; 3.提前跟学生说明演练情况,做好前提预防工作,保持两列纵队演练队形; 4.照顾特殊人员,提前告知家长。演练前,检查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情况,做好询问和检查记录; 5.制作演练总平面图、疏散路线图、集结区域分配图(表),张贴、疏散指示标识张贴(详细标明危险源); 6.学生、教职工、防暴组、救护组演练前培训。学生训练按先分班、分年级再全校合练; 7.公开演练信息。演练开始前,校门处悬挂“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进行中”。 |
二、 演练情显阶段 |
|
1.明确炸点、烟雾布置点; 2.每个炸点各两个爆震弹、三个烟雾弹(每间隔15s引爆)。 |
三、 疏散 开始 阶段 |
|
1.演练开始信息:确定地震避险警报信号。 方案一:广播系统播放:通用警报声长鸣60秒,循环播放。同时,现场总指挥反 复播报指令“现在发生地震,实施紧急避险!”; 方案二:无广播系统或停电时,使用手持移动扩音器或手摇警报器发出警报声, 同时,现场总指挥手持扩音器反复发出指令:“现在发生地震,实施紧急避险!”。 2.确定地震疏散警报信号。 方案1:广播系统播放:警报声与每分钟60次节拍音合成声,长鸣60秒,停30 秒,循环播放。同时,现场总指挥重复发布指令“紧急避险结束,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 方案2:无广播系统或停电时,使用手持移动扩音器或手摇警报器持续60秒,停30秒,循环播放警报声。同时,现场总指挥手持扩音器重复发出指令:“紧急避险结束,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 3.带队老师走廊集中学生迅速疏散。 4.撤离路线: 明德楼:各班级→大门→运动场 尚行楼:各班级→侧门→大桥→运动场 启航楼:各班级→小篮球场→大门→运动场 荟萃楼:各班级→侧门→大桥→运动场 5.按照既定疏散路线、靠楼梯扶手迅速下楼。疏散引导员要不断用手势和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学生的情绪。如:对周围惊惶失措的人喊“请往那边走,那里安全”,或大声呼喊“请跟我走!”,并正确指示疏散方位。 |
四、清点人数,总指挥宣布疏散情况 |
|
带队老师清点人数并向指挥员报告。指挥员向总指挥报告所有师生是否到齐和集合所需时间。 |
五、善后: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
|
1.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演练进行小结。指挥员和安全员回到指定地点,督促各班撤离时仍要遵守纪律,并做好安全管理及登记撤离情况。 2.各班带回。负责人交回牌子,安全员交回《演练情况登记表》(交总务处)演练资料整理归档。 |
地震紧急避险和震后应急疏散模拟演练流程 |
训练流程 |
演练背景 |
情况显示 |
训练要点 |
知识要点 |
一、研究主题:地震紧急避险和震后应急疏散 |
在本校正常上课时间,由于板块的运动导致地震,建筑物产生强烈震感,并有楼房坍塌情况。这时,全校师生进行地震紧急避险,并进行震后应急疏散,保证全校师生人身安全。 |
1.实操群体: 选一个班级作为实操对象,并再分年级训练,最后进行全校联合演练。 2.场景显示:上课时间发生有感地震。 |
1.紧急疏散 2.应急疏散 |
科任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打开前、后门,指挥学生迅速分成两路纵队从前、后门进行疏散,学生快速而有序按预定路线下楼,通过楼道疏散口撤离到学校操场空旷处。 |
二、地震 避险演练流程 |
1.听到地震避险信号,各类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的任课教师迅速发出“现在发生地震,实施紧急避险”的指令; 2.教师打开教室前门,靠近后门座位的学生打开后门; 3.关闭教室、实验室、食堂、锅炉房等电源、火源、气源,处理好易燃、易爆物品 优先选择课桌(实验台)下方进行避险,避险空间不足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在课桌(椅)旁下蹲避险; 4.师生在12秒内完成避险动作进入避险状态。 |
三、 地震疏散演练流程 |
1.听到地震疏散信号,各类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和阅览室的教师立即发出指令:“大家分别从前后门疏散,面向疏散方向成两路纵队集合”; 2.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以安排教室前后各一名学生保障前后门畅通;教师确认无人遗留后最后离开教室; 3.初期演练,老师要迅速到达队列前方带队疏散,确保本班的疏散路线正确及速度适当;学生熟悉了疏散路线和疏散纪律以后,演练时老师可以在队伍后方跟进指挥,避免队形散乱,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种险情; 4.到达集结区域,每班按2-4路纵队蹲下,每纵队不超过10米或者不超过15人,班主任清点本班人员情况; 5.发现受伤或心理状况不稳定的学生,班主任立即向抢险救护组报告;情况严重时,抢险救护组向现场总指挥报告,现场总指挥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
四、人员搜救及医疗救护演练流程 |
1.防护组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及时联系当地消防武警部门,进行人员增援; 2.消防临时指挥部,将救援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熟悉学校地形地势,便于搜救工作开展。待余震较少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消防人员携带好相关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开展人员搜救工作;救援人员通过大声呼喊、利用生命探测仪等方式,搜寻生存被困人员; 3.发现被困人员,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汇报,制定救援方案,开展救援。同时联系120部门,做好生命保障。请求110部门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做好交通疏导,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4.对于获救人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
四、 纪律要求 |
1.通常情况下,楼梯间只允许同时通过两路纵队,其中靠墙一路通过时用手扶墙, 靠栏杆一路用手扶栏杆,方便上行的救援人员通过; 2.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单手扶持头顶书包和枕头时,要尽可能地靠近栏杆或墙壁行走,防止摔倒; 3.疏散演练时,师生使用书包(限量书本)或枕头等保护头部;通过烟尘区域要用 毛巾或衣物等保护口鼻; 4.疏散演练时,禁止师生在通道嬉笑、推拉、蹲下、滞留、超速、超越;除救援和指挥人员以外,禁止师生在通道逆行。 |
五、分工与职责
(一)演练领导小组。撰写应急演练方案明,确岗位分工,组织协调整个应急疏散工作,组织教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预防踩踏事故发生,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总指挥:吴玉爱(配有对讲机)
副总指挥:陈又新(配有对讲机)、袁宇迪(中学)、张慧华(小学)
(二)疏散组。各班疏散工作责任人听到哨声响起应立即奔向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听从领导小组成员调遣指挥;班干部带领本组同学用手帕,衣物捂住口鼻行走;疏散责任人注意观察全体学生安全动态,特别关注残疾学生和体弱多病的学生。
组长:中学、小学学生处主任(配有对讲机),负责师生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操场纪律,各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三)防护组。到现场发现伤者进行施救,在操场集中区设医疗救护点,对外伤进行建议处理。
组长:校办主任(配有对讲机),负责演练预案发布,组织当天演练的计时、警报信号、统筹安排、摄影报道等。
(四)保障组。制作准备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布设演练场地和设置疏散标识,负责通讯、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维护演练秩序,保障演练安全。
组长:总务主任(配有对讲机),负责统筹安保队员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保障组工作人员:
1.学校大门:顾洪萍、刘明山
2.学校侧门:史 新(配有对讲机)、颜放清
3.大桥两侧:李小丽、郭立忠
4.大操场入口:麦丹妹、邓少林
5.明德楼一楼东楼梯口:颜 俊
6.明德楼一楼西楼梯口:李丽华
7.尚行楼一楼东楼梯口:谢元建(配有对讲机)
8.尚行楼一楼西楼梯口:莫永皎(配有对讲机)
9.启航楼一楼东楼梯口:刘 珊(配有对讲机)
10.启航楼一楼西楼梯口:尚卫利(配有对讲机)
11.运动场组织学生:
(中学)黎 翔、饶荣恺;
(小学)吴清敢、林 淦、曾晓宇、陈豪钦、杨 盼、郭丽君。
运动场集队整队:林伟忠
到场人数统计:(中学)张晓鹏、(小学)余 凤
12.其它楼层楼梯口:由年级组长自行安排非班主任负责,要求两边楼梯口都要有老师。
13.活动报道:赵煦雅、洪钰(活动拍摄)、刘珊、吴美茜(新闻报道)
14.警报信号:王 琪、庄顺发(配有对讲机)
15.听到疏散指令后,谢娇成(配有对讲机)、杨艳梅老师携带药箱紧急到操场主席台左侧“紧急避难处”待命,及时救治伤员。
(五)协助组:带领没有安排任务的教师,负责各拐角处、楼层等危险易发地段的师生安全防护和巡查。
组长:陈媛媛
组员:教学处正、副主任,外语教研室主任,艺体部主任,财务室主任,教科室副主任
六、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案情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判断及部署。
3.设置警戒原则。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线,及时发现和控制可疑人,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控制方法要妥当,要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降低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追究责任原则。学校各部门及员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预案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安全检查、演练及实施中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职责不清的,应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职能任务分工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突发间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应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职能任务分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6.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随时修订完善预案,以保证预案实用性、可操作性。
七、活动要求
1.请班主任对一年级新生加强教育与引导。
2.为达到应急演练目的,本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对学生保密,当天的值日生、鼓号队、国旗班等按时到位,演练结束后正常举行升旗礼仪式。
3.全体教职工7:40到达指定工作岗位,当警报信号响后,班主任老师立即组织学生快速有序地疏散出课室、教学楼,按疏散线路快速小跑至运动场集合地点。(演练过程中不准穿越明德楼一楼大厅和礼堂旁小门,必须绕过建筑物。)正副班主任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现场上出现的每一个突发情况。
4.师生到达大操场后,按照升旗礼位置和队列要求站好。班主任迅速清点到场人数,报给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统计好本年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未到人数后再报给张晓鹏(中学),余凤(小学)。
5.各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时间讲解演练两种类型和注意事项、撤离路线。
6.全体师生要熟悉应急逃生疏散演练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撤离路线、撤离要求、分工与职责,熟悉各幢楼、各个班的疏散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模拟练习,并非真正的灾难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惊慌和事故。
7.遇有重大灾情需要紧急避险或逃生,按本预案执行。
八、意外情况处置程序
1.引导老师或者安全岗人员发现师生摔倒、受伤等情况,可以口头或者用哨音立即发出“停止前进!”的指令,情况允许可以发出“向后转!”的指令;
2.引导老师和安全岗老师简要评估情况后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置:
(1)个别人员摔倒或受轻伤,及时扶持后让其随队疏散到集结地后再进行处置;
(2)多人摔倒或者人员严重受伤,由一人控制现场,另一人立即向演练指挥部报告。
3.指挥部迅速派出抢险救护组到场处置;
4.情况严重,总指挥按照下列程序应对:
(1)立即停止演练。现场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发出指令:“全体注意,停止前进, 向后转,目标各班教室,前进!”;
(2)联系急救中心或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抢险救护组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
(3)根据事故情况,请求上级相关部门支援。
九、装备保障
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物资器材配备标准和分配表
器材 |
演练指挥部 |
组织协调组 |
宣传报道组 |
疏散引导组 |
抢险救援组 |
后勤保障组 |
合计 |
胸牌 |
全员配备 |
全员配备 |
全员配备 |
全员配备 |
全员配备 |
全员配备 |
|
对讲机 |
1台 |
1台 |
|
N加2台(N个疏 散楼梯间各一 台,2台机动,用 于重要关注点) |
2台 |
1台 |
|
警报播放 系统 |
|
1套(另备 手摇警报 器一具) |
|
|
|
避险及 疏散警报 音源 |
|
照相机 |
|
|
1台 |
|
|
|
|
监控探头或摄像机 (摄像手机) |
|
|
按视频采 集点设置 标准配备 [33.4 ] |
|
|
|
|
秒表 |
|
|
1个 |
|
|
|
|
“地震演练进行 中”横幅 |
|
|
2条 |
|
|
|
|
口哨 |
|
|
|
全员配备 |
|
|
|
|
手持扩音器 |
1 |
1 |
|
N加2台(N个疏 散楼梯间各一 台,2台机动,用 于重要关注点) |
1 |
1 |
|
|
医疗急救箱 |
|
|
|
|
1个 |
|
|
|
灭火器 |
|
|
|
|
5-10具 |
|
|
|
灭火毯 |
|
|
|
|
1条 |
|
|
|
救援担架 |
|
|
|
|
1具 |
|
|
|
警戒线 |
|
|
|
|
|
100米 |
|
|
分贝仪 |
|
1台 |
|
|
|
|
|
|
防滑垫(疏散路线 有特别光滑地面或 雨、雪天使用) |
|
|
|
M个(根据易湿滑部位配备) |
|
|
|
|
备注 |
医疗急救箱可根据学校规模和条件选择性配备:烧伤敷料1包,酒精棉片6片, 碘伏棒1包,抗菌湿巾2袋,医用胶带1卷,卡扣式止血带1条,医用绷带1卷, 三角巾1片,止血垫1包,无菌纱布叠2包,无菌伤口敷贴2包,创可贴10片,玻 璃体温计1个,急救手册1本。 |
|
|
|
|
|
|
|
|
|
|
|
|
|
|
|